最近故宮展出《蒙娜麗莎500年|烏菲茲美術館珍藏|達文西傳奇》特展,因著展覽打上「烏菲茲美術館」的名號,讓小的我非常感興趣。
烏菲茲美術館在台灣或許沒有羅浮宮來得出名,但這座藝術殿堂前身是文藝復興時期掌握佛羅倫斯命脈的梅第奇家族私人收藏,梅第奇家族當年權傾一世,熱愛收藏藝術品,是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波提且利等藝術家的大金主,世代收藏自然是非同小可,說是文藝復興的藝術史縮影也不為過,這個家族的最後一代直系後裔慷慨的將所有家族收藏品捐給政府,因而有烏菲茲美術於1765年正式對外開放,也讓後世的我們能夠一窺文藝復興的藝術風采。
↑達文西.梅第奇指環
在GROUPON看到這個展覽有買一送一預售優惠後,小的我一時阿Sun心態作祟,非得找個人來幫我share票價不可,我的好麻吉兼工作上最可靠的夥伴聽到我的困擾,二話不說非常有義氣的應允跟我一起看展去。
進入展場,展覽大約看了三分之一後,我和我的好麻吉面面相覷,都從彼此眼中看到同樣的困惑:為什麼達文西的畫作這麼少?
待得展覽看了二分之一後,我們再次面面相覷,彼此額邊都有三條線,因為截至目前為止,除了一些素描稿(這部份也不多),真正屬於達文西的畫作,我們只看到了「岩洞中的聖母」、「聖母子與聖安娜」這兩幅。
後來回家看了展覽簡介才知道,這次的展覽雖然打出「烏菲茲美術館」的名號,其實展出品大部份來自達文西理想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收藏了全世界與達文西相關的藝術品,也就是說,這些展覽品有的是複製模仿達文西的作品、有的是kuso達文西的作品,有的則是將達文西的作品賦予新義,總之,都不是達文西~~~~~~~><|||
不過往好處想,達文西被後世譽為藝術生涯的四大傑出作品「岩洞中的聖母」、「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和「麗達與天鵝」,其中的「岩洞中的聖母」和「麗達與天鵝」都可以在本次展覽中看到,而「最後的晚餐」也可以看到複製畫,至於「蒙娜麗莎」這幅鉅作雖然不是原作,但策展單位為了紀念蒙娜麗莎失竊尋回後的100年,特意飄洋過海送來大批後世藝術家惡搞蒙娜麗莎的作品,其中不乏鼎鼎大名的達達主義大師杜象、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等等,達文西大師對後世藝壇影響,在這裡可以一覽無遺,整個內容滿豐富的,只不過小的我太期待想瞻仰大師風範,不免有些失落~~~T_T~~~
小小「砍普練」完畢,來談談達文西吧!
達文西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文西鎮,老爸叫梅瑟.皮耶羅,生下個兒子取名李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文西(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達是「來自」的意思,所以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在說,這個叫李奧納多的傢伙來自文西鎮,是皮耶羅的兒子。
這種以地為姓的命名方式倒是讓我想起了古中國的姓氏由來。
在中國古代「姓」和「氏」是獨立的兩碼子事,春秋戰國時所謂的姓氏,「姓」是指同血緣的家族,「氏」則是來自於出身國家、受封地、官名、職業、出身等等,I所以有「姓」有「氏」是貴族權勢貴的專利,一般老百姓有「姓」就要偷笑了,「氏」是別指望的。
因此,法家那位傑出的政治家商鞅其實不姓商,人家姓姬,因為是衛國國君的後裔,一開始被稱衛鞅或公孫鞅,後來在秦國變法成功後受封於商地,才被尊稱為商鞅。而春秋時期另一位明星級人物就更神了,這位仁兄因為用他青春的肉體幫受涷美女暖和身體,一整夜卻沒有毛手毛腳,趁機把美女推倒,完全把自己當作人體沙發椅,還因為個人的道德形象太光輝,抱了美女一整晚也沒引起左鄰右舍三姑六婆的閒言閒語,因而以柳下惠這個名號成為中國高道德標準的代表。依照前面提到的商鞅這個範例,柳下惠先生當然不姓柳,他也姓姬,氏「展」,「柳下」是他的食邑,不過他比商先生更神的是,連「惠」都不是他的名字,人家本名獲,惠是諡號,柳下惠這個稱號,完全代表他這一生的豐功偉績。
我常覺得我的西洋史唸得2266,就是因為西方把命名當作俄羅斯套娃在玩,一個套著一個,搞得名字比我家春聯還要長,可是~~~可是小的我有姓名記憶障礙,超過四個字以上的名字,我會自動放空的啊~~~~~~~T_T。
↑俄羅斯套娃.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言歸正傳,以地為姓氏在中國古代是身份的象徵,但放在達文西大師的身上,應該就不是那麼回事。
這位文藝復興大師一生謎團很多,光是同一幅創作就會有很多傳說故事,也因此,接下來的文裡會有很多據說,因為一來小的我跟西洋史已經不熟到相見不如懷念的地步,二來大師本身就是傳說,所以下文不保證內容的正確與否,大家當聽故事就好。
達文西一生傳奇太多,著實很難用三言兩語介紹他的生平,小的我想了想後,歸納成以下的重點:
- 達文西是私生子,老爸算是中產階級,關於母親的資料不多,一直到五歲才認祖歸宗,由他爺爺出面幫他辦理戶籍登記。(這個不重要)
- 達文西曾因同性戀罪名受到調查,雖然無罪開釋,但往後卻長時間受到監視。附帶一提,根據資料來看,這位大師長得很帥,是才貌兼備界的代表,等等會有圖有真相。
- 1469年,達文西的父親將他送入維洛奇歐工作室正式拜師學藝,他的師兄弟有波提且利和佩魯吉諾,佩魯吉諾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沒那麼熟悉,但他後來有一位名聲響叮噹的弟子叫拉斐爾。
- 達文西的藝術創作並不多,蓋因這位穿越人士跨領域奇才的才藝和興趣太廣泛,人的精力有限但宇宙的奧秘無限,以有限的精力來尋找無限的奧秘,想當然耳他可以分在藝術這塊領域的時間並不多。
- 在達文西的年代,藝術家是以工作室的方式,接受教會、權貴或宮廷的委託創作,藝術家旗下會有很多助手合力創作,領頭的那位人士比較像現在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負責大方向的創作,細部由工作人員完成,所以達文西留下的作品很難去判斷他究竟涉入多少,這也造成很多畫被誤解為是他的作品,但其實並不是。
- 每位藝術家都有其必殺絕技,達文西也不例外,以「透視」、「明暗轉移法(暈染法)」和「空氣遠近法」橫掃藝壇,所向披靡,萬夫莫敵。(這部份容後再看圖說故事)
看完以上的重點,讓我們正式進入達文西的世界。
眾所皆知達文西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和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而文藝復興大家也都知道,是14世紀到17世紀間的文化運動,發源於佛羅倫斯,影響力遍及整個歐洲。這群復興運動者緬懷古希臘、羅馬的文明,蒐集古典時期的各類文獻作為研究目標,加以發揚光大。他們就像古希臘、羅馬文明裡的哲學家,努力探討宇宙秩序與奧秘,並投射在政治、哲學、藝術、自然科學等各種範疇,同時致力擺脫教會對人們的思想束縛,脫離神權統治,強調人文關懷精神。
在小的我年輕不懂事的年代,頭一回看到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品時,心裡頭著實納悶,這些以教堂作為大宗創作對象的作品,哪裡脫離神權了?
後來歷史故事看得多了,在朝代的興衰中我開始了解,一個時代的改變如同溫水煮青蛙,都是要用時間蘊釀的。
在文藝復興之前的中古世紀歐洲,基本上貴族指的是一票騎馬打仗的文盲,知識掌握在教會手裡。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社會依然是教會說了算,所以哥白尼(1473)提出地球繞著太陽運行的「日心說」,出個書還得一而再的試水溫,後來也是因為過世得早,書還沒出就去找上帝泡茶,不然下場應該不怎麼美妙,因為他的追隨者布魯諾(1548)便是提倡「日心說」及反宗教言論而被活活燒死。
而晚了哥白尼快一百年的伽利略(1564),也是偷偷摸摸遮掩再遮掩,自以為相準天時地利人和出了本「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宇宙論的對話」來宣揚「日心說」,卻還是被教廷判終身軟禁,所以這個時期再怎麼提倡脫離神權統治,以人為本,還是不能忽略教會的影響力,大家也就別期待會出現唐朝禪宗那種把佛像搬出來劈了烤火等瘋狂行逕,又或者是同性戀在教堂擁吻還有天使在背後唱福音等勁爆題材。
我很喜歡日劇「仁醫」,這部電視劇藉由一個受現代醫學訓練的西醫去到明治維新前的江戶時代,在那落後的年代裡行醫時,明明是現代很容易治癒的疾病,卻因為器材、藥物還沒被發明而宣告治療失敗,電視劇裡藉由主角的對白指出了我們自以為的優勢,都是前人一步一腳印,蓽路藍縷走出來的。江戶時代是明治維新之前,等待破曉的黑暗,在低垂的夜色裡,流動著絢麗的霞光,而文藝復興也可說是工業革命開啟前的序曲,這樣的年代,既美麗,又殘忍。
生長在這樣年代裡的達文西,他第一次嶄露頭角是在「基督受洗」這幅畫作。剛剛說過了,當年的藝術家是以工作室的形態進行創作,達文西的師父維洛奇歐接下這個Case後自然要進行分工,達文西被分配到的便是繪製壁畫裡小天使。據說維洛奇歐在看到達文西的天使畫像後整個驚為天人,至此封筆不再作畫,專心敲敲打打,在雕像這個領域上發光發熱。
↑基督受洗1470-1475
↑基督受洗.局部。由達文西根據維洛奇歐畫草稿繪製成的小天使,左邊長頭髮的那位天使面孔就是以少年達文西為素材(夠帥吧!),至於右邊那一位,則據說是取材自維洛奇歐的孩子。
↑維洛奇歐.大衛像。有圖有真像,這雕像據說也是以年輕的達文西為模特兒雕塑成。能當一代帥神大衛的模特兒,達文西的帥度無庸置疑。
在蒙娜麗莎失竊前,雖然達文西的藝術成就也是眾所景仰的,但群眾的注意力卻比較偏重於他的發明研究領域。這位大師委實太神,除了本業的繪畫、雕刻、建築,他也是個音樂家(還會自己發明樂器),植物學家、地質學家,同時還要搞軍事工程、科學研究,人體解剖等等,可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包山包海就差不包生兒子。
神人大師留給後世的繪畫作品雖然不多,但他卻留下大量的手稿記錄了他的創作過程,研究發明始末,在當年還是冷兵器時代,這位神人就構想出滑翔翼、潛水艇、裝甲車……等等和現代科技概念非常符合的發明,這些發明有些能執行,有些則不能,最神奇的是,在他著名的《大西洋古抄本》裡,居然也有自行車的設計,這個自行車的設計跟現代的自行車相當雷同,這份設計雖然被懷疑不是達文西的親筆作品,但畢竟離世界公認第一輛自行車的出現還早了幾世紀,所以被推測極有可能是達文西的學生模仿師父創意所畫,泥砍看,泥砍看,這叫我如何不懷疑大師根本就是穿越人士啊?
↑大西洋古抄本.腳踏車
西方藝術在古希臘羅馬時期時,對美的形式已經有非常深刻的研究理論,充滿研究精神的達文西在接受古希臘羅馬時期留下的美學形式之餘,也拿出自己研究數學的邏輯組織方式,親自解剖了三十多具的屍體,研究人體的肌理構造、器官分佈的關係,因為這些死亡的器官容易腐爛,時常大師還得把某些器官像是眼珠子、胃……等煮熟,好延長觀察的時間,這要是放在現代,大概會被指稱是人魔,所以說天才和變態只有一線之隔啊!
達文西研究的是人體極致美的比例,俗話說,要打倒你的敵人,就必須先了解你的敵人,有一段時日,達文西幾乎就像是個變態跟蹤狂,追著滿城長相抱歉的人士們背後跑,甚至和他們談天說笑,仔細觀察他們的表情細微牽動,畫下素寫。這部份在本次的「達文西傳奇」特展中可以看到。
↑五個怪誕的頭像.约1494。(沒記錯的話,本次展出沒有這一幅,不過大概就是類似這樣風格的素描)
理性和感性一直都被世人認為是天秤的兩端,就像數學和繪畫,被認為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種領域。但達文西卻是用數學來解決繪畫上的問題,用理性來歌詠他所認為的美。「維特魯威人」便是代表他的理性研究成果。
↑維特魯威人.約1487年(本次展覽未展出)
維特魯威是一位1世紀的建築家,曾留下「建築十書」一書,對於古希臘羅馬時期留下的最完美比例形式「黃金比例」有著深刻的論述。關於黃金比例的前世今生,有興趣的人,個人建議可以去看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第20章裡面有著淺顯易懂,而且充滿趣味性的解說。
達文西同樣也是「黃金比例」的忠實信徒,除了反覆研究前人的理論,並且自己從人體解剖中觀察反覆比對印證,所完成的「維特魯威人」便是他對人體黃金比例的研究成果。
達文西曾說過一句話:「如果你們不懂數學,就別來理解我」(←這是大概的意思,原文我記不住了,拍勢!看到這句話,小的好心虛哦!因為我的數學就是爛啊~~~~~><)他的繪畫是一種精密計算、反覆歸納研究的藝術,除了將人物最完美的比例放入畫中,同時也和人物表情、肢體動作、透視空間、明暗運作相互結合,在畫中渲染著濃厚的哲學思想,理性與感性是如此和諧的並存著,讓觀賞者感受到造物主的不可思議。
↑三博士來朝.1481 – 82.壁畫(未完成,本次亦未展出)
這幅畫是聖經的故事,在耶穌誕生時,三位有預知能力的長老觀測伯利恆方向有顆星星非常閃亮,知道是救世主誕生,便帶著乳香、黃金、沒藥等珍品前去拜見。
在這幅畫裡,頹傾的宮殿中,神情溫婉的聖母懷抱著神子耶穌,接受三博士的朝拜,背景卻是塵煙漫漫的戰火,所有人物的神情栩栩如生,神子在苦難中降生為人,以愛教化世人,也以人的身份面臨人生中的種種苦難。
這樣看畫,可能很難理解達文西的偉大之處,但若與同時期的畫家相比,謎底就沒那麼難揣測。
↑波提且利.三博士來朝.1475-1475。這位藝術家雖然和達文西同門師兄弟,但以風格而言,卻被藝術史學家歸類到達文西的前輩那一掛。
波提且利絕對是位偉大的藝術家,相較於更早之前的哥德藝術時期畫家作品,他的作品早就脫離了扁平的構圖形式,僵硬的裝飾圖像,展現著細膩莊重卻也優雅神秘的調性。
但在達文西的「三博士來朝」裡,不只空間透視精準細膩,人物的肢體語言優美且充滿故事性,畫作內容更充滿人文省思,若說波提且切的「三博士來朝」是一幅精美的藝術作品,那達文西的「三博士來朝」不只是精美的藝術作品,更是一部關於「三博士來朝」的精采戲劇,情節高潮起伏,讓人目不睱給。
「三博士來朝」這幅畫作後來並沒有完成,主要是因為達文西後來離開佛羅倫斯到了米蘭去。雖然咱們達大師上天下地無所不能,但令人悲哀的是,即使你可以發現全宇宙的真理,但在人類主觀意識喜好面前,任何真理都濟不了事。
因為達文西的作品太不主流,又老是搞小動作挑戰教會權威,在佛羅倫斯很吃不開,大師一怒之下索性向更能接受新觀念的米蘭大公投遞自薦書,投奔異鄉發光發熱去也。
達文西第一次到米蘭居住的這段時期,被認為是他繪畫生涯的成熟期,「岩洞中的聖母」和「最後的晚餐」便是在這段時期完成的。
↑岩洞中的聖母(第一版).1483~1485
這幅畫,我之前看過幾本書籍介紹,都說有兩個版本,原為達文西替米蘭當地的禮拜堂所繪製,這幅畫從開工到結算工資,總共花了二十五年,因為達文西堅持他的人文精神,他的第一版(現收藏於羅浮宮)裡,聖母沒有光環,天使沒有翅膀,聖約翰沒有十字架,這三無大罪惹怒教會,跟達文西大打官司,這才有第二版問世,在第二版達文西索性大放送,每個人頭上都有光環,聖約翰多了個十字架,天使長出翅膀,總算教會開心了,達文西也不用坐牢還順利領到酬勞,真是可喜可賀。
據說在畫這一版時,大師整個暴怒,直接指派門下弟子你加十字架他加翅膀,照原畫再畫一幅,自己則完全不參予作畫,為藝術家內心熊熊的怒火作無聲的抗議。
↑岩洞中的聖母(第二版).1505~1508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岩洞中的聖母」就這兩個版本,沒想到在本次展覽中,我居然看到了「岩洞中的聖母1.5版」(官方正確說法是切哈米版)。
「切哈米」版,這一版和第一版的差別,只在聖母頭上多個光環,背景裡多了座祭壇。
↑岩洞中的聖母(切哈米版).1495~1497
這三幅「岩洞中的聖母」算是達文西最典型的構圖方式「金字塔構圖」,畫面莊重穩定和諧,聖母略帶哀傷的看著耶穌,昭示這孩子的出生,將是苦難的開始。
在這幅畫裡可以看到達文西經營背景的獨特風格,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達文西三大必殺技之一:「空氣遠近法」。
空氣遠近法是咱們國畫裡常常拿來用在背景上的技法,利用深深淺淺的墨色交疊,來製造一種遠方的山景被空氣暈染迷濛了的感覺,和西方的透視雖然原理不同,但效果一樣強大。
↑岩洞中的聖母-局部
達文西作畫的時間點,馬可波羅墳墓上的草已經比他的人還要高了,離他從元朝完成背包客任務回到義大利,並光榮的被關進牢房裡吃免錢飯,和他的獄友閒嗑當年的元朝歷險記早已過了一百多年,甚至元朝這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偉大帝國都宣告關門大吉。有部份美術史學家認為達文西的背景處理,有可能是受到馬可波羅由元朝帶回的藝術品所影響,而當年確實也曾留下達文西嚮往到東方一遊的紀錄,但至於畫風是否真受到中國山水畫的影響,除非鬼谷子再世施展觀落陰大法召喚達文西,不然誰也無法確定。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達文西的空氣遠近法雖然充滿中國山水畫的概念,但他整體的空間經營仍舊充滿西方的、經過科學理性研究的透視原理,整體的佈局嚴謹細膩,和東方的寫意風格是不同的感覺。
↑最後的晚餐.1495-1498
這幅畫高4.6公尺,寬8.8公尺,是達文西受米蘭恩寵聖母院邀請,在食堂的牆壁創作的壁畫,在蒙娜麗莎還沒失竊前,這幅壁畫被視為達文西的最高代表作。
不過這幅畫作的保存並不良好,蓋因達文西為了快速完成壁畫,沒有採用傳統的濕壁畫程序,而是運用偷吃步趕工,因為他所使用的顏料混合了有機物,有保存期限,再加上顏料塗得很薄,所以這幅壁畫才撐個五十年就開始嚴重剝落,盡管一再修復,還是不復當年風采,大師的筆觸也只能在一片迷濛中努力拼湊猜測。
最後的晚餐以聖經故事耶穌遭羅馬士兵逮捕前夕,和十二門徒共進最後晚餐時預言:「你們其中一人將出賣我。」作為題材,整幅畫遵循了古典時期規律、均衡的構圖方式,卻用十二門徒的手勢,高高低低的肢體語言,讓畫面流動了起來。
這幅畫作運用了最嚴格的透視法,以耶蘇為透視中心點,門徒們則是每三個為一組,畫作裡的所有配置不管是人物、餐桌、食物、背景,都是經過嚴密的計算,簡直是幾何數學與藝術的最佳合作,這在達文西留下的手稿裡可以明顯看出來,在接下這個壁畫之前,達文西為了這個題材早已作了多年的準備,留下不少關於最後的晚餐創作草圖。
「最後的晚餐」創作過程中,達文西再次展現他當年繪製一系列醜陋人物的本事,常常一整天徘徊在米蘭街頭觀察男女老少的喜怒哀樂表情;這中間還有一個故事,在達文西完成所有畫像的人物表情後,就是獨獨對於背叛者猶大的面容苦苦沒有靈感,當時宮庭找來一批犯人讓達文西當麻豆,達文西挑選了其中一人,在順利創作完猶大畫像後,犯人離去前突然奔向達文西,說:「大師,您忘了我了嗎?六年前,我曾經是您耶穌畫像的模特兒。」
六年前的聖人,六年後的背叛者,這個故事還滿有意思的。當然,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
另有一說,背叛耶穌的門徒猶大,其實是依當年一位讓達文西很不爽的主教五官畫成,想想達文西為了「岩洞中的聖母」搞到要打官司,就算是對這群教會人士不爽想要藉機陰個一把,也在情理之中。
最後的晚餐這幅畫很能代表文藝復興精神的人文精神,在畫像裡,耶穌是沒有光環的,在預言著即將遭到背叛時,神情帶著淡淡的哀傷與寬容,十二門徒表情各異,肢體生動,這裡的耶穌不是那位充滿神話,可以治癒病患,令盲人重見光明的耶穌,神之子降生為人,也以人的身份面臨人生的苦難,用行動示範,即使遭到背叛,他還是用愛包容一切。
↑麗達與天鵝.1508-1515
這幅作品據說是達文西唯一一幅跟神話有關的作品,畫作題材來自羅馬神話,麗達原是斯巴達的王后,卻被好色的天神朱庇特(也就是希臘神話中的宙斯)看中,化為天鵝前去勾勾纏,和麗達生下兩顆蛋(這個還滿幽默的),兩顆蛋裡各有一對孿生子,男孩那一對是後來雙子星座的起源,女孩那一對的其中之一則是後來引起特洛伊戰爭的海倫。
這幅畫據說是達文西對當時教會禁欲主義的一種挑戰,食色性也人之大欲,這一塊太深奧,且容小的跳過,不過每次在看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人像作品時,我都會有一種深深的感慨,本胖阿Sun要是活在那個年代,就不會像活在現代這麼辛苦了吧!瞧,這幅畫裡的麗達已經是文藝復興時期畫作裡身材算纖瘦的,但這位神話中的絕世美女除了臉正沒話說,既沒小蠻腰,也沒馬甲線,放到現代可是一點都不標準啊!
大師達文西從小就愛到戶外描繪植物(還有昆蟲),其植物畫細膩完整程度,可以直接放在本草綱目當植物圖鑑,而這些努力在「麗達與天鵝」裡表露表遺,所有的植物都是如此細膩真實,卻也充滿象徵意義。
↑蒙娜麗莎(正確作畫時間無法論定)
這幅舉世聞名的曠世鉅作,其完成的時間跟它的創作者達文西一樣,都走神秘路線,傳說一籮筐,卻是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
「蒙娜麗莎」一畫又被稱為喬孔達或麗莎夫人,咱們台灣慣用的「蒙娜麗莎」其實來自英語,mona是夫人的縮寫,麗莎是那位麻豆的名字,蒙娜和麗莎加起來就是麗莎夫人。而義大利人則以麗莎夫人的丈夫姓氏喬孔達作為這幅畫的名稱,因為喬孔達這個字彙還有個近似的諧音字是有著「無憂無慮的婦人」此一含意,和麗莎夫人臉上那飄飄渺渺,難以捉摸,卻又帶著純真幸福的笑意相當合拍。
這幅畫從頭到尾都走神秘路線,光是模特兒就有好幾個版本,有人說這位麗莎夫人是米蘭大公的夫人,有人說是富商的妻子,也有人說達文西先為貴族夫人畫下畫像後,一名富商也前來委託他幫妻子畫像,達文西一時偷懶,便直接把麗莎夫人的臉換上富商妻子的臉,更有人說蒙娜麗莎根本是達文西的自畫像,蓋因這是達文西為自己的同性戀性向作的無聲抗爭等等balabala……總之,謠言有一千種聲音,老話一句,除非鬼谷子再世施展觀落陰大法召喚達文西,不然還是沒答案。
蒙娜麗莎這幅畫,是達文西的三大絕技之一「明暗轉移法(暈染法)」的極致表現,不同於同時期藝術家清晰銳利的光影表現,達文西將陰影暈染開來,泯去輪廓線,營造一種柔和的、迷濛的光影效果,最驚人的是,這樣的光影操作竟成了人物表情的秘密,若把蒙娜麗莎的眼睛、鼻子遮起來,其實麗莎夫人的嘴唇線條是沒在笑的,但達文西運用陰影暈染轉移麗莎夫人的嘴角線條,使得這位沒眉毛的女士臉上出現一抹純真柔和,讓人難以捉摸笑意,你可以說她是一種感性的懷念,也可以說是純真的誘惑,更甚者是一種不解世事的淡淡哀愁,不管由那個角度去看這幅畫,蒙娜麗莎的眼睛總會隨著觀賞者視角遊走,彷彿麗莎夫人的眼睛是活的,隨著你打轉,如此神到一個比外星人還難解的程度,小的我還能說什麼呢?
盡管蒙娜麗莎這幅畫是如此充滿秘密,不過事實上,這幅畫在1911年之前並沒有那麼有名。
就在咱們歷史課本裡描述的國父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的那一年,羅浮宮發生一椿竊案,蒙娜麗莎她~~~~~~不見了。
當然這椿失竊案鬧得沸沸揚揚,可能的嫌疑犯很多,連立體派的大師畢卡索都被列為重大嫌疑犯而受到偵訊。兩年後犯人在義大利被找到,這位犯人仁兄很適合去演笨賊一籮筐,雖然名畫到手,但兩年來一直賣不出去,最後找上烏菲茲美術館「捐贈」(當然還是要賞他點工本費的),人家是堂堂作口碑,有聲望的美術館,又不是黑市商人,拿了這幅畫難道能大搖大擺的掛上美術館招搖,再說是跟小偷買來的嗎?
所以這個笨賊理所當然的被警察抓了,不過因為他說他是基於愛國心偷了這幅畫,所以在監牢裡沒吃上多久牢飯就被放出來,看來義大利政府對於自家國寶成為法國博物館珍藏品這件事是很有意見的。
對人類而言,最珍貴的莫過於得不到和已失去,蒙娜麗莎的失竊案引起了廣大畫迷對這幅畫的興趣,在義大利巡迴展覽後回到羅浮宮,立即湧進大批狂熱的粉絲對著這幅畫作品頭論足,甚至拿出紅衛兵抄家清算的精神對這幅進行深刻的批判,抽絲剝繭尋找達文西藏在畫裡頭的秘密,一時間藝文界沸沸揚揚,光是討論這幅畫的專書就上百本,創造了出版業的榮景。
據說這幅畫作裡藏了不少達文西的密碼,像是蒙莎夫人眼睛裡有字母,背景裡有七原罪裡三種原罪的代表生物……等等。不過小的沒機會到羅浮宮裡欣賞這幅畫,只能在畫冊裡解解饞,對著縮小的圖片實在看不出個所以然,所以有機會親眼觀賞這幅畫的捧油,不妨玩玩大家來找碴,尋找達文西密碼。
這幅畫作雖然在失竊前沒那麼受普羅大眾青睞,但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蒙娜麗莎問世後,不少藝術家爭相模仿,從中試圖捕捉明暗轉移法的奧秘,這些在展場都可以看到,而到了二十世紀,畫家開始在創作裡尋求精神世界,這幅畫更成為藝術家惡搞KUSO的題材。
↑裸體喬孔達.江.賈科墨.卡普羅提。
這位藝術家又稱薩萊,以達文西的花美男弟子形象名垂千古,據說和達文西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同志曖昧情感,也據說這幅畫是達文西所構圖。
↑杜象.喬孔達LH.O.O.Q..1964
據說LH.O.O.Q.這個名稱有著「猴子有個紅屁股(正確應該是火熱的屁股)」這個意義,達達主義本身就是在追求「清醒的非理性」,小的合理的認為,「清醒」的是惡搞這件事,非理性的則是蒙娜麗莎臉上的鬍子和惡搞的那個命名,所以這位達達大師是在跟咱們說,藝術沒那麼嚴肅,我隨便說說,你們就隨便聽聽吧!
最後一幅「聖母子與聖安娜」,是達文西在第二米蘭時期完成。
↑聖母子與聖安娜.1510
在這幅畫上屬於東方的空氣遠近法更加驚人的神似,若是格放局部,幾乎根本就像在看東方水墨畫,西方繪畫和東方背景是如此水乳交融,交織出奇幻的視覺享受。
這次展覽我的好麻吉找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導覽老師洪禮明老師,說道她以前聽過幾次洪老師的導覽,水準極高。
我的好麻吉推薦當然不會有錯,整場導覽深入淺出,淺顯易懂,就算不懂藝術的人在洪老師的講解下,也可以對達文西這位大師有初步的認識,難得的是他的講解一點都不枯燥,還充滿趣味性哦!感謝那天下午洪禮明老師的導覽,大感恩~~~~^o^b
雖然此次的達文西特展沒有太多大師親筆作品,但因策展單位主題明確,其實還挺有可看性的,滿值得一看。
=========================
相關文章──
世界太複雜,那麼就來看米羅吧!《女人、星星、小鳥:米羅特展》
用光影定格印象中的悸動《國立歷史博物館.印象.經典.莫內特展》
達文西先生,您是穿越來的吧!《國立故宮博物院.蒙娜麗莎500年|烏菲茲美術館珍藏|達文西傳奇》
=========================
蒙娜麗莎500年|烏菲茲美術館珍藏|達文西傳奇
國立故宮博物院
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21號(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區)
展出日期:2013/10/31~2014/02/10(每日AM9:00~PM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