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雖然我是正港嘉義人,但我對嘉義的印象卻停留在高職畢業的那一年。之後工作、重返校園唸書、再重返職場,一路迂迂迴迴,北中南繞了好大一圈,卻總是人在異鄉,以至於旁人問起我嘉義哪裡好玩,除了阿里山、奮起湖這些老掉牙的旅遊景點,我竟什麼都說不上來,常常被問傻了眼,再冷不丁被扔了句:「啊妳不是嘉義人?」
好咩,我反省、我改正,迷途知返猶未晚,我決定趁著節日返鄉,好好重新認識嘉義,第一站,就選「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
「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不在阿里山,在嘉義市,靠近北門車站,是阿里山森林小火車停靠整復的地方。沿著吳鳳北路左轉林森西路,園區外的人行道上,是整排走俏皮路線的樹木,一時錯覺彷彿隨時可能跳出藍色小精靈 。
這裡真沒辜負了「森林」兩字,一進園區,迎面就是滿滿的綠蔭,看得出來每一棵樹都走過數十年的歲月,呈現出一派幽靜深遠的氣韻!
阿里山森林鐵路興建於日據時代,當時日本統治者為了將阿里山林場的木材朝外運送,因而大手筆建造鐵路,1963年林場運輸任務結束,改為載客觀光用途。
才剛按了幾張快門,突然手臂上一涼,以我在南部長大的經驗,這個時節下的絕對是宇宙無敵霹歷狂暴迅雷不及掩耳之午後雷陣雨,我當機立斷一邊狂奔到樹下一邊收相機,果然,相機收好,我人也濕了大半,再抬頭一看,不遠前不就有座倉庫?啊我是在耍哪門子的白痴?
趕緊撐起暴雨中無三小路用的小雨傘,抱好相機,從漏雨的樹下再狂奔到倉庫,定睛一看,這裡好像是火車修繕整復的工作區,一進來,就是濃濃油漬重金屬氣味,這種工作環境,工作人員也真是辛苦了。
等雨停的過程中,拿起相機亂拍,這些藍色大鐵桶裝的應該是火車的專屬餐點吧!我猜!
正在亂拍中,一位工作人員走過來,笑瞇瞇的說:「小姐,來拍照啊!」賓果!但沒獎品!那位工作人員又笑瞇瞇的說:「我們這裡不能進來哦!現在下雨沒關係,不過我們這裡不能進來哦!」接下來不到十分鐘,又有一位騎腳踏車進倉庫的杯杯滿面笑容的提醒我:「我們這裡不能進來哦!」其實我進倉庫時就先跟一位工作人員杯杯打過招呼了,真應該請那位杯杯在我身上掛個牌子,註明此人是來躲雨並已報備!不過這些工作人員很盡責,難得的是都很親切,給個讚!
南台灣的午后雷陣雨一向走速戰速決路線,稀里嘩啦倒了二十來分鐘豆子,收工!於是我繼續拿著相機到處亂拍!
機關車,俗稱蹦蹦仔車,1926年出生,比我家太后娘娘還要德高望重,它的動力比較小,只能行駛於平坦的路面。
這隻圓圓的東東不知作什麼用的,我猜是定位吧!
這裡是轉車台, 其實就是一個大型旋轉盤,只會「族族走」的火車要換方向,就得靠它啦!
私心認為這個logo很經典,用現在的審美觀念看來,還是很耐人尋味!
園區的椅子,用車輪改裝的。
猜猜這是什麼地方?
公布答案──廁所。用車廂改裝的廁所,不知道不是要讓人體驗在火車裡如廁的感覺,裡面的洗手間設計得有點狹隘,但還滿乾淨的。
仿效古早平快車的行人椅,很可愛!
多到數不勝數的老火車,鐵道迷來這裡應該可以如數家珍,細說鐵道歷史吧!
柴油機車,這台比較新,1976出生的,可以載人也可以載貨。
這蒸汽火車──1910年出生的,算算時間,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開山始祖吧!主要是運送木材和山地居民!
林產工藝品展覽室,整棟都是檜木,超奢華的。只在星期六、日開放,沒能參觀到,滿扼腕的。
來到這裡,別忘了膜拜一下周邊環境導覽圖,四周還有很多景點可以賞玩。
不知是不是嘉義好山好景太多,大家胃口都被養刁了;走賞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的那天,雖說不是假日,但遊客也未免少得離譜,繞了一兩個小時,竟才遇到一對情侶檔,當下真有一種這個園區我全包了的豪氣!
走在園區裡,彷彿見證了那段被日本統治過的歷史,當年日本雖然是以掠奪物資目的興建鐵路,但長遠看來,確實帶動偏遠地區的交通,現今的阿里山小火車也成了珍貴的觀光資產。有時候,執政者的功與過,很難在一時之間論定。
這個園區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看得出來為結合森林鐵路主題,很多細節都設計得頗為用心,唯一的小遺憾是沒把歷年的火車演變史作一個系統性的整理,火車旁的解說告示也不是那麼清楚,對於非鐵道迷來說,走了一圈,還是有看沒有懂,滿遺憾的。而許多火車都只能在外面看看,不能上車摸摸看看,也頗為可惜,不過我想,也是有古董保存和安全考量因素在內吧!
來嘉義旅遊時,若不想去人擠人的風景區,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是個不錯的選擇,看看火車歷史,大口呼吸芬多精,還可以找個樹下放空乘涼,享受安靜不被打擾的片刻;人們之所以出門旅行,不就是為了放鬆自己嗎?
阿里山森林鐵路嘉義車庫園區
地址:嘉義市林森西路2-1號
電話:05-278-8095或278-7006轉126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