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鄉菜公村是典型的嘉南平原農村風光,稻田四合、綠野香波裡掩映著一座小小的香藝文化園區,樸實無華的景色裡,頓時多了深沉幽渺的人文氣息。
進園區之前,小的我先被那一大片寬闊青翠的田原吸引,在外頭信步閒晃。
近幾年大吹樂活風,新港的產業道路上常見腳踏車的標誌。鄉下地方只要不是施肥灑農藥的季節,還真是騎腳踏車的好地方,飛輪迎風,一望無盡的綠意,運動量夠了,心情也開闊了!
沿著灌溉溝渠生長的野花上,飛舞著勤勞的蜜蜂。這裡的蜜蜂完全不怕人,我拍我的花,牠採牠的蜜,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大自然的恩賜在眾生面前,一律平等。
這種野花,小時候管它叫「恰查某」,學名是「咸豐草」,在鄉下到處可見,瘦果莖一沾就黏在衣服上。小時候四處野,常常不知不覺沾了一身,被刺得唉唉叫。
進入香藝文化園區,日式與現代融合的建築,線條簡約低調,蟲鳴唧唧的嘉南平原,瞬間沉靜了下來。
園區主要分成餐廳、文化館、手工製香展示區、販賣區等等。入口處是小小的庭院,看得出來平有用心修整,雖不奇巧,但也稱得上雅致。
曬香用的架子,應景卻又不破壞整體景觀。
小小涼亭一座,當天天氣超熱,好想衝進去就不出來了。
整座園區的打造非常切合主題,用香蕊作成的燈,讓人會心一笑,也好有fu~~
用香腳作成的燈籠,又是另一番巧思。
連一旁的民家建築樣式也和園區超搭,不知道是不是跟老闆有親戚關係,整體視覺很加分。
進入園區第一眼看到的建築,是園區的餐廳,這家餐廳多年前我曾帶朋友來「高關」過,當時吃的是簡餐和小火鍋,嘉南平原食材產地直送,新鮮度百分百,不是什麼特色料理,卻也讓大家吃得心滿意足。
當天看到餐廳門口擺放喜宴告示,連喜宴的生意也要搶,真是好樣兒的。
繞到餐廳後方,突然看到機械製香廠。
平日咱們所使用的香,就是靠這一台又一台的機械做出來的。
在漏斗上製放香料泥,香蕊由右方直射而出,平均附著香泥後,再順勢射入左方的U型槽,整支香搞定大約是一秒的時間,真是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
附著過程中殘餘的香泥,工作人員會再倒回漏斗中循環使用。
新出爐的香還需要曬製才能販賣使用,工作人員把香平舖到架子上,再搬到太陽底下曬乾。
好大的曬香陣仗。拍照時,貨櫃旁綁著的兩隻小土狗不用吃「天然ㄟ尚好」就超級大嗓門,好像跟我有不共載天之仇,直吠得我心驚膽跳,生怕牠們腎上腺素爆發當場表演掙脫術,我就死定了。
剛剛看過了機械製香,現在來看傳統手工製香。
手工製香展示區和機械製香廠隔著餐廳遙遙相對,王不見王。
手工製香一共有九道程序。
- 香蕊沾水
- 搓上黏粉
- 打底後浸水
- 展香
- 掄香
- 砌(石改為手字旁)香
- 晾香
- 染香腳
- 曬香腳
香藝園區的香採用天然原料,遇水會產生黏性,所以粉末還來不及進入肺部,就會黏附在鼻腔上,難怪我第一次看到師傅製香時,眼睛完全離不開師傅的鼻孔,就像周星星看到如花,那是既震攝又銷魂而且難以用筆墨形容啊。
是說香料黏在鼻腔上,就是再天然,應該多多少少有點不舒服吧!
↑這位師傅在掄香,很有裘千仞在練鐵掌的氣勢。
這位可愛的師傅,看到我在拍照,馬上秀出他的展香絕技,把香蕊展得像一把大扇子,超厲害又超貼心的!
手工製香的展示區展示區外擺設了許多用香製成的物品,用香作成的三牲,我~~~~~我無言了~~~~~
倒是這台香車美人,整台用香料做成的卡打車,環香作成的車輪,連玫瑰都是香料捏塑成的,還滿有fu,只可惜香車蒙塵,不免可惜。
用香料捏塑的小人偶,有一種樸拙的憨氣。
認真的師傅最帥氣,老師傅正在準備曬香腳的前製作業,一臉嚴肅。
還沒曬乾的香,請各位遊客高抬貴手,用眼睛看就好了。
由手工製香展示區在往前走則是香藝文化館,展出各種香料的來源、香的典故,各國香料……等等。
這裡也有香功九式,由香料捏成的九隻小人領銜主演。
一大面牆,介紹各種調香方式。
香藝文化館雖然不大,但規劃得很好,展覽豐富、段落分明,走一趟,高深莫測的香藝一下淺顯易懂起來。
中國與香的展覽前方,是難得一見的釘轎,乩童拿來試乩用的,分成一百零八釘和七十二釘兩種,雖然不知道這個試乩是怎麼試,但一看到有這麼多釘,小的我整個背都涼了,這種試乩,我應該沒膽子看。
也有印度的香料,走濃豔路線。
東南亞印尼、蘇門答臘一帶的香。
看到這塊檀香,讓我想起某年過年香藝文化園區失竊了一塊價值千萬的香,這則新聞當年可是街坊鄰居拜年最熱門的話題,一天沒提個幾回那是有不關心鄰里的嫌疑;也不知後來找回來沒?
香料的三牲讓我無言,但香料塑成的石獅子,實在可愛到一個不行。
香料的前世──也就是未經煉製的各種香料植物。
懸掛的香灰袋,數大便是美,更有著一種說不上來的幽默感。
這一區展出古代大戶人家的傢私,不知是不是古董?但就算不是古董,這些茶几,眠床、杯盞、櫥櫃作工細膩,無一不是極盡奢華的工藝品,回想自己小時候住的土角厝,再看看這些金馬玉堂的裝飾,完全可以體會封建社會貧富差距有多大,這麼輝煌的工藝,來自於社會財富分配嚴重失衡。
文化館走到最底,毫不意外就是商品販賣區了。小小香藝園區不售票,除了靠餐廳賺錢,另外靠的是真本事商品行銷販售。
本以為這樣的小園區,商品應該實用大過於美觀,沒想到,這些商品居然包裝得頗專業精緻,和園區的視覺形象一致,應該是有花大把銀子請專人規劃的。
不過以本人的機車個性,雞蛋裡還是要挑骨頭一下,那個價格表,有點扣分(逃~~~~)。
這隻小金豬一臉好奇,憨態可掬。
香包鑰匙圈,每個都亂可愛一把的,但為什麼要配金色的吊環呢?我想要銅吊環啦!(←耍什麼任性啊!)
也是亂可愛一把的薰香爐,個人覺得可能是板陶窯的作品。
薰香產品和愛情、財運掛上關係,搶錢指數噌噌噌往上狂飆,叫咱們凡夫俗子如何抵擋?
參觀完文化館,到手工製香展示區前方的庭園走走。魚池造景是台灣風景區必備的配備,這些魚每隻都被餵得肥吱吱,圓滾滾,好命到一個不行。
讓客人乖乖掏錢幫老闆養魚這一招,我每看一次就讚歎一次,也不知是哪位高人想出來的,這完全是搶錢的最高境界,以無招勝有招,賺錢於無形。
庭院裡裝飾了板頭村出名的交趾陶,這些陶像不管從前面或後面看都長得一模沒兩樣,讓人莞爾一笑。結合了交趾剪黏藝術村的特色,也讓新港整體的觀光形象更加鮮明。
文化館的旁邊居然還有餐廳,生意也太好了。
走回出口,又是販賣區。這裡除了香藝文化園區的周邊商品,另有新港名產,大約是離出入口太近,反而乏人問津,小姐叫賣得好辛苦。
其實這一區賣的東西和文化館旁的商店有七、八成差不多,一進門就要人掏錢是難了點,但待遊客逛了一大圈,該買的也都買了,誰還會跑進來?個人覺得可以經營成小吃餐飲部,賣些茶葉蛋、關東煮、剉冰之類的小吃,兼賣賣新港名產;當天天氣爆熱,小的我就超想來碗剉冰啊!
說實在話,本人對香藝沒什麼慧根,香水、芳香劑什麼的,那是一聞頭就暈,雖然對這種傳統工藝製成的香比較招架得住,但只要氣味太重,也是照暈不誤。
不過新港香藝文化園區以傳統製香為特色,園區在田野曠地,通風良好,整個參觀的過程,只有在文化館稍有不適,出來後又是一尾活龍。
最近幾年台灣許多傳統產業大廠紛紛轉型為觀光工廠,挾帶著大廠的資源與財力,將觀光工廠經營得有聲有色;新港香藝文化園區不是大廠轉型,卻能以觀光角度行銷經營,內部的規劃、展示都和主題緊密結合,雖然規模無法和大廠相比,卻在細膩度上頗為用心,這樣的經營精神,很值得花上一、兩個小時的時間,來這裡走走看看,在幽幽渺渺的香氛中,放下所有壓力,享受一場視覺與嗅覺的饗宴。
====================
新港香藝文化園區
官網:http://www.incense-art.com.tw/c_page1.asp
開放時間:
香藝文化館:am8:00~pm19:00
香藝庭園餐廳:am10:00~pm21:00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菜公村23-6號
電話:05-3747899(香藝文化館)、05-3745899(香藝庭園餐廳)
========================
相關文章
馬賽克拼貼藝術也可以很台灣《新港.板頭社區.交趾剪黏藝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