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E-PL1
鏡頭:MZD14-42mm
上個禮拜六和高人同學夫婦相約到東北角來個從日出到夜景的爆肝攝影之旅。
前一天台北市難得陽光露臉,一掃連日陰霾賞了大片藍天白雲,傍晚更有絢麗炫目的雲彩;回家路上的我看著如此美麗的景致,因為沒把相機帶在身上,只好很阿Q的安慰自己:「沒關係,明天我會拍到更漂亮的日出和夕陽,這種小Case,我才不稀罕。」嗯~~~~~然後~~~~報應來了~~~隔天凌晨四點起床,窗外傳來淅瀝瀝的雨聲,如當頭冷水澆下,我的日出~~~~~我的霞光~~~~我的藍天白雲~~~~~~~吼吼)))))
抱著一咪咪的希望,一行人還是出發前往東北角,第一站來到八斗子附近的「潮境公園」。
這座公園緊鄰海岸,原本是垃圾掩埋廠,在基隆市政府的重新規劃下成為新興景點,隔著海可以遠眺瑞芳、九份、基隆山,大開大闔的風景,讓人心曠神怡;寒、暖潮流在此交會,也為當地帶來豐富的漁獲。
當天我很合理的懷疑老天爺根本在玩我們,人在車子裡的時候雨就轉小,揹著相機跨出車門雨勢馬上轉大,屢試不爽,厚~~~翻桌啦!(←敢跟老天爺翻桌,活膩了吧!)
這個時候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成就來自克服環境困難的毅力這句話,明明天這麼黑、風這麼大,雨又淅瀝嘩啦下,高人同學夫婦還是二話不說,揹著貴鬆鬆的5D3往海邊衝,使用入門微單E-PL1的我還能說什麼呢?只能追隨高人撩下去啦!
雖然全程抖抖抖縮在海邊按快門,但這樣的風景超值得,遠方九份的燈海飄散在夜空中,帶著魔幻的氛圍,彷彿走進神隱少女的世界,美得讓人屏息。
遠方燈火明滅,腳下海浪驚滔裂岸,捲起千堆雪,傷風流鼻水也甘心了。
邊拍邊擦,保護鏡還是全是水滴,這時候真覺得我的E-PL1+MZD14-42有夠耐磨耐操,雖然沒有防水的功能,但好幾次被我在雨中胡搞瞎搞,還是照樣頭好壯壯的活了下來,非常值得信賴。
(↑以上純屬個人使用狀況,不鼓勵大家拿相機冒險,要防水,最好還是買專業的防水相機!)
==============================
潮境公園
基隆市北寧路369巷旁
交通:
- 國道1號中山高速公路基隆交流道下,沿中正路直行接北寧路,或中正路轉祥豐街均可到達。
- 基隆市公車往八斗子線於「八斗子站」、「碧水巷站」或「望海巷站」下車,往北行過「平浪橋」(彩繪大橋)即可抵達。
==============================
離開潮境公園,我們抱著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也就是雨停啦!)的精神,一路朝宜蘭方向前去。
沿路走走拍拍,海岸旁不少釣客穿著雨衣在風雨中甩竿,這種瘋狂勁兒跟我們愛拍照的人很有拼,瞬間覺得超親切!
在Google Earth達人我同學的帶領下來到卯澳漁港。
這座漁港位於三貂角左側海灣,有百年的歷史,「卯澳」這個名稱是因為從海上看灣澳,三條溪流宛如「卯」字而得來。
卯澳漁港當年因為漁穫豐富,曾經繁華一時,有小基隆之稱,隨著歲月遞嬗,濱海公路、北宜公路相繼開通,失去交通優勢的小漁村也隨之沒落,雖然如此,但漁村內還是保有當年的人文風情,值得一遊,不過雨實在太大了,三隻落雞湯不想濕上加濕,只好乖乖躲在車裡搖下車窗按快門。
石頭厝便是卯澳漁港的特色之一,當年先民渡海來台,就地取材興建家園,從海邊抱來石頭,一層一層的堆砌家園;光想到這樣的工程就忍不住肅然起敬,現代人大多只會住房子,有幾個人能造房子呢?
↑日治時代的保正家。保正也就是今日的村長,當年村民有事商討時就是在保正家門口的庭院開里民大會。
這棟石頭庴以「平行砌」工法建構,專程請人鑿出長短、厚度一致的石頭打造房屋,看起來果然工整又氣派。相較於附近的石頭厝,保正家保存得相當好,為遊客留下珍貴的歷史記錄和人文風情。
↑吳家樓仔厝。
跟保正家一樣,吳家也是當年當地的大戶人家,這棟樓仔厝是當時全村第一棟樓仔厝,後來改建成碾米廠。
吳家樓仔厝混合了「平行砌」、「人字砌」及「亂石砌」,石頭有大有小、錯落有致,比起氣派、工整的「平行砌」,更讓人印象深刻。
↑另一個角度的吳家樓仔厝。
彷彿看到迷你版的北方碉堡,只是沒什麼防禦功能。這棟樓仔厝的樓頂已塌,只賸四面石牆屹立於天地間,突然有一種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的蒼涼。
==============================
卯澳漁港
新北市貢寮區福連村
1. 高速公路經汐止收費站後,右線出口轉進濱海公路,或行經基隆市沿瑞濱東北海岸公路方向東行,過卯澳灣即可抵達。
2. 臺北→國光客運(往宜蘭/羅東濱海線)→馬崗站
==============================
這回Google Earth達人我同學作足了功課,得知卯澳漁港附近的「忠聖宮」前方海岸是當地拍日出的絕佳景點,雖然天公不作美,但我們就當勘景,也別有一番滋味!
有廟有保佑,在忠聖宮的這一小段時間,雨勢變小了,我們抓緊時間在海岸旁按快門,拍不到日出,拍拍海浪也聊勝於無。
和忠聖宮的管理杯杯閒聊得知,今年元旦附近居然湧進上萬人潮爭著看日出,連不在卯澳漁港內的這座宮廟也是滿滿滿的人,還有人晚上就到廟前的廣場搭帳蓬,我只能說,太佩服了。只是~~~~今年的日出~~~~~~~~~嗯,你知道的~~~~~~~~~~~
管理杯杯姓林,非常熱情可愛,當我們問起當地的石頭厝的起源,杯杯馬上說他家也有,只是早就荒廢了,並帶我們到他的祖厝參觀,果然雜草蔓生,杯杯不說,走過去實在很難注意到。
另一面的林家石頭祖厝。
這棟石頭厝建於道光年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石頭厝光用看的都覺得非常堅固,雖然屋頂樓瓦塌個精光,還被爬藤植物大軍佔據,牆面仍然屹立不搖,大有再撐個幾百年也沒問題的架勢,果然天然ㄟ尚好。
根據杯杯說,石頭厝住起來是比現代的鋼筋水泥涼快多了。
==============================
香蘭.忠聖宮
新北市貢寮鄉福連村香蘭街30號
(02)2499-1976
==============================
還是抱著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精神,繼續往宜蘭前去,也差不多該吃午飯了,凌晨四點就起床的我們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路上看到「大溪漁港海鮮快炒」,二話不說便殺了進去。
這家餐廳也就是一般海產店的裝潢,用餐區帶了點廚房的氣味,雖然不是很重,但還是有小小扣分,不過飢腸轆轆的我們也顧不得了,火速點了四菜一湯。
跟一般海產店一樣,這家店也是重油、重鹹,再調合了點辣味,不過海產算新鮮,上菜的速度也很快。
魟魚炒蒜苗
撇去重油重鹹的調味方式,這道菜真的滿好吃的,魚皮帶著厚厚的一層膠質,口感不軟爛,反而帶著些許彈牙感,魚肉則軟嫩滑口,特別的是這種魚是軟骨,魚刺一咬即斷,可以連魚肉一起吃下肚,非常適合怕被魚刺哽到喉嚨的兒童食用。
清燙軟絲佐蒜蓉醬
軟絲的新鮮度也不錯,重要的是這是唯一一道清淡口味的菜,所以很有我的愛。
炒山蘇
山蘇和小魚乾一起快炒,帶著微辣的口感,層次感很豐富,山蘇也炒得非常脆口,不過我怕辣~~~~~><
蛤蜊湯
蛤蜊肉雖然不飽滿,但咬下去會有汁噴出來,滿不錯的。
清蒸石斑
唯一一道比較失敗的菜,吃得到腥味,不過肉質就像服務員介紹的一樣,屬於有咬勁的那一種。
餐廳招待的當地名產石花涷
就是寒天啦!
以上四菜一湯+三碗白飯,總共1200元,還算實惠。
==============================
大溪漁港海鮮快炒
宜蘭縣頭城鎮濱海路5段391-1號
(03)978-3419
網址:http://dasi-port.com/
==============================
吃飽喝足,繼續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前進,不過看著車窗外雨勢越來越大,整個鬥志已經熄火得七七八八,到了外澳的伯朗咖啡館,我連相機都懶得拿出來了。
喝完咖啡後,看著完全沒收工意願的雨勢,連意志堅強的高人同學夫婦都放棄拍夕陽和夜景的心願,直接打道回府。
想起上次新竹海山漁港之行,也是天公不作美一路濕著回台北,只能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居七八,老天爺啊!本週請許我一個好天氣吧!(合掌)